塔牌集團、祁連山一季度凈利預降超8成 水泥行業后勢回暖可期
煤炭價格高企及需求端表現不佳雙重壓力下,水泥行業利潤普遍承壓。
截至3月20日,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已披露數據省份的總投資額累計至少已超8.09萬億元 (部分地區未公布數額)。......
目前,全國多地已陸續公布今年的重大項目名單,并以此為抓手,在先進制造業、基礎設施建設、“兩新一重”等重點領域的項目集中開工,全力沖刺一季度經濟“開門紅”。
截至3月20日,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已披露數據省份的總投資額累計至少已超8.09萬億元 (部分地區未公布數額)。
這些重大工程項目不僅開工早、數量多,投資額也在增加。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1—2月份,我國投資新開工項目個數同比增長1.1倍,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62.8%。
2021年8月5日,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區鋰電新能源產業園施工現場。
全國重大項目密集開工,開工早、投資額增多
從一季度開工項目的總投資額來看,《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投資額最大的是湖北省,高達1.4萬億元。江西、湖南次之,分別為1.2萬億元和7562億元。僅這3個省份在一季度開工的重大項目的總投資就超過3.3萬億元,項目超過5300個。
梳理各地方政府開工時間線可以發現,今年各地對于啟動重大工程的心情十分迫切。
2月7日,春節收假第一天,陜西舉行了2022年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次日,湖北、廣東佛山等地集中開工。還有部分地區的重大項目甚至早在1月就已經開工,包括安徽、浙江、山西運城、上海浦東新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以及河南開封、平頂山、鶴壁等地區。
與往年相比,不少地區提前了開工日程。不僅開工早,項目數量、總投資額也在增多。
以總投資額最高的湖北為例,湖北省一季度開工重大項目數、項目平均投資額均為歷年同期最多。而且,湖北以交通運輸作為固定資產投資的硬支撐,其重大交通運輸項目在1月中旬集中開工,開工時間較往年更早,建設項目規模比去年一季度投資總額多110億元,創歷史新高。
再看其他地區,自2016年以來,四川歷年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均在2月或3月份,今年提前到元旦節后上班第一天,相比各個省份,時間為最早;2021年3月2日,福建省舉行第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而在今年,這一時間提前到2月7日,總投資額從1767億元增長至2398億元,同比增長約35.71%,年度計劃投資額也同比增長約24%。
除了省份,很多城市也掀起開工潮。比如省會城市南京,在2月18日南京浦口區舉辦的2022年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共集中開工61個項目,投資總額達613億元。這是南京江北新區管理體制調整以來,浦口集中開工項目數量最多、投資規模最大的一次。
從各地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和相關負責人的表態,外界可以一窺地方政府對重大項目開工的重視程度。
湖北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要緊盯總投資10.3萬億元的11287個億元以上項目,能開則開、能快則快。吉林則要求,扎實開展投資和項目建設攻堅行動,提早進行項目集中開工。青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今年一定努力打一個項目投資的翻身仗,青海發改委更是“把重大項目開復工作為一季度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各地以重大項目為抓手,向投資開足馬力的積極性可見一斑。
2022年2月26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宜昌至鄭萬高鐵聯絡線施工現場。
為什么基建、新基建等領域是各地政府投資的重要抓手?
從固定投資增速來看,吉林、江西、海南、山西、甘肅、新疆、四川等省份,今年的增速目標略低于去年。遼寧、黑龍江、安徽、廣東、廣西、云南等省份今年的增速目標高于去年,整體浮動在3個百分點左右。
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賀京同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解釋了影響各地制定投資增速目標的因素。第一,這與各地對自身發展規劃,特別是中、長期發展規劃及具體經濟情況的認識和判斷有關;第二,跟財政收入有關,政府要量力而行、量入為出,因為財政收入決定投入水平;第三,跟歷史投入有關,歷史投入的比較多或者是長期比較穩定的,一般波動就較??;第四,與各個地區間的異質性有關,包括資源稟賦、環境稟賦、工業狀況,還有不同地區的短板等。
而第四點也是各地選擇重點投資領域的依據?!氨热?,海南在水利方面存在短板,在這方面就要有所投入;貴州、西藏、新疆等省份在能源方面的稟賦顯而易見,他們自然會朝這個方向發力;比如天津,投資先進制造業就與這座城市的工業稟賦有關,因為它是中國最早的工業化城市之一;再比如北京、上海這樣擁有超大規模人口的城市,投資基礎設施也是滿足公共需求和城市發展的必須?!辟R京同說。
雖然各地因具體條件不同在投資領域和項目選擇上有一定差異,但也存在不少共同點。比如,基礎設施建設、“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民生項目等,是各地投資出現的高頻詞。
幾乎每個省份都強調了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機場、鐵路、能源、水利工程等均為重點投資領域。天津、河北、吉林、四川、重慶等省份均重點投資“兩新一重”;吉林、浙江、安徽、江西、廣西、湖北、山西、陜西、四川、貴州、云南等省份也均提到了新基建;北京、山東、浙江、山西、重慶等省份更多向民生領域發力??偠灾?,基礎設施、新基建等涉及公共服務的領域是各地政府促進有效投資的重要抓手之一。
“第二個百年我國要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基礎非常重要,比如交通運輸、城市地下管網、水利治理等方面,打一個高水平的基礎非常迫切?!眹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第一個百年我國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第二個百年要解決“好不好”的問題?!八曰A設施包括公共服務、相關設施、學校醫院等的建設,必須強調高質量發展的理念?!?/p>
“打基礎以及向公眾提供公共產品,和資本主義國家相比,這是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優勢。資本主義國家是‘大市場、小政府’,所以公共產品做得不是很好,我們恰恰可以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充分發揮政府作用,在窗口期機遇期,把打基礎和提供公共產品的事切實做好,這非常關鍵?!睆埩⑷禾嵝?,在投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的同時,制度建設也要跟上。一是要做好規劃,選擇好要做的項目。二是要把工程建設的相關制度建設好,“比如怎么保障對工程全過程的管理、怎么完善項目負責制制度,這些都要做好,確保工程質量?!?/p>
多省份為何今年開工早?
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2年經濟工作中要求,“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并提出“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十四五’規劃,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
“這就不難理解各地為何今年開工早、項目多、投資額增多?!睆埩⑷簭?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首先,今年穩增長的任務比以往更繁重。而穩增長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這三重壓力之下,要穩住經濟宏觀大盤,切實加大宏觀政策力度很重要?!坝绕湓诮鉀Q需求收縮擴大內需的問題上,要發揮政府投資的帶頭作用。擴大內需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帶頭,而政府帶頭最重要的是要抓投資?!?/p>
其次,從資金來看,我國今年提前下達了1.46萬億元的專項債額度,再加上去年結轉的資金,今年一季度專項債資金規模很大,這也為建設重大工程項目提供了資金條件。
第三,今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圍繞“十四五”的重大工程建設項目作出安排,為項目的選擇提供了重要根據。在這個基礎上,去年困擾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項目儲備不足的問題可以得到解決。
“上述這3個方面都表明,現在政府抓基礎設施投資,抓公共事業投資,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而且是勢在必行。各個地方‘能開早開,能快則快’,增強緊迫感,全力抓落實?!睆埩⑷赫f。
各地需警惕投資趨同
在各地政府如火如荼搞投資、建設重要項目時,也需注意防止造成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
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負責人就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答記者問時強調,投資是振作工業經濟運行的“牛鼻子”,要切實發揮好投資引領作用,同時不搞大水漫灌、避免一哄而上,防止出現新的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實現高質量發展。
賀京同分析:“不只是工業投資,站在大國的角度,在項目的選擇上也要防止形成投資趨同傾向?!?/p>
賀京同進行的研究表明,在經濟發展初期,投資趨同可以產生規模經濟效應,但是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投資趨同就會抑制經濟增長。
“在此背景下,‘匹配作用’不容忽視。因為,若投資總量相同,使產出盡量趨于相互‘匹配’、投資分散化,也能帶來一定的增長。尤其是在我們這樣的大國,更應該注重匹配效應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弱化投資趨同?!彼嵝?,不要把投資投成了“消費”。
“投資行為只有體現出投資的特征,形成資產循環,保證資本的保值增值,投入的資金可回收,才叫有效投資,否則實質上就是一種消費。拿買車來說,出租車公司買車是投資,但對普通消費者來說這就是消費,就是這個邏輯,因為他沒有完成資產的增/保值與循環。再比如修地鐵,并不是每一個城市都需要發展地鐵。因為這樣容易造成‘不投資就經濟下滑,一投資就產能過剩,一過剩又收緊’這種惡性循環?!辟R京同表示,各地投資時要防止形成投資趨同,防止這種惡性循環。
(責任編輯:李佳婷)
熱門品牌價格
地區頻道價格
煤炭價格高企及需求端表現不佳雙重壓力下,水泥行業利潤普遍承壓。
據不完全統計,4月1日-4月8日,安徽省、黑龍江省、河南省、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等地合計開工4385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額合計20844億元。
4月9日,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在京召開,會議選舉產生第三屆理事會、監事會。宋志平再次當選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都把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領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