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牌集團、祁連山一季度凈利預降超8成 水泥行業后勢回暖可期
煤炭價格高企及需求端表現不佳雙重壓力下,水泥行業利潤普遍承壓。
......
對話:記者劉向東 嘉賓:華新水泥總裁李葉青博士
一場發端于去年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寒風,讓連續幾年高歌猛進的中國水泥市場猝不及防。今年上半年以來,中國水泥市場出現了嚴重的消化不良,幾乎所有的水泥企業都面臨增產不增收的窘境,效益下滑。
然而,就在中國水泥行業陷入低谷之時,在中國西南,目前國際水泥行業排名第一的拉法基卻接連出牌,先是牽手香港瑞安,進而吞下四川雙馬,奏響了中國水泥行業新一輪區域整合的序曲。不僅如此,另外幾家國際水泥大鱷如holcim、墨西哥水泥集團、海德堡等也已悄然布局:holcim的高層來到中國圖謀華中腹地,海德堡掌控冀東水泥旗下子公司、墨西哥水泥集團把眼光投向華東,這一系列信號,無不預示著中國水泥市場將掀起更大的行業整合風暴。
為何在國內水泥行業的低谷時期國際水泥巨頭們如此看好中國水泥市場的前景并果斷出手?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的水泥行業開始告別寒意?中國水泥市場會不會產能過剩?中國水泥行業版圖的整合趨勢及未來格局究竟會如何騰挪?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與華新水泥總裁李葉青博士進行了對話。
超低成本牽引世界水泥巨頭目光
記者:前不久,拉法基收購四川雙馬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國際上其他水泥巨頭也看好中國的水泥行業。但是,今年以來,國內水泥行業效益下滑,國內投資者并不看好。這似乎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反差,應該怎么看待這一反差?
李葉青:從表面上看,如何看待當前和未來的中國水泥市場,國內投資者和國外行業巨頭的確存在反差,但是從深層次來說,透過這一反差,正好從全球視野反映了中國水泥企業的潛力、競爭優勢和未來令人期待的市場前景。
普通投資者更為關注一家公司的每股收益、市盈率等財務指標,數字的高低變動影響他的投資行為,企業的效益下滑甚至虧損了,當然不看好,就要用腳投票。有的投資者甚至不熟悉財務報表,也不知道報表中,哪些是更能反映企業的活力、決定企業持續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而對于國際上一個行業的領導型企業,它用非常專業的戰略性投資眼光,對這個行業的發展脈絡及未來趨勢有更專業的把握,而絕不僅僅是幾項單純的財務指標。
與一些具有壟斷色彩的行業不同,水泥行業是高度競爭性的行業,當行業處于低谷運行時,誰的運行成本低,誰才能生存。水泥行業時下競爭激烈,那些外國同行看到國內水泥行業的運行指標,發現中國水泥企業的運行成本非常低,而市場前景非常大,所以他們認為中國水泥企業有活力、有希望。當然,我認為如果長期過分追求低成本的話,相反也會阻礙這個行業的發展。這是另一個問題了。
記者:一方面中國水泥市場處于低谷,另一方面,與其他一些行業相比,水泥行業的投資回報并不是很高。我注意到,holcim是華新水泥的第二大股東,1999年就進來了,到現在快六年了,這些年分紅也才2000多萬元。為什么這些水泥巨頭還看好中國水泥市場呢?
李葉青:中國是世界水泥生產和消費量最大的國家,目前中國的水泥生產量占世界水泥總產量的一半左右。特別是近幾年來中國水泥行業發展勢頭很猛,2002年中國的水泥產量超過7億噸,去年達到9.7億噸,產量、銷售收入、利潤都達到歷史最好水平。所以,在前幾年,中國水泥市場好,企業都能掙錢,外國投資者想進來也很難。
目前水泥行業處于低谷,而外國水泥巨頭為什么對中國水泥市場有信心?投資最看重回報的,外國投資者也不例外。因為目前中國的水泥價格是全球最低的,可以說是這一很大的價格差吸引了外國投資者的目光。
雖然,中國水泥工業現在的回報確實不像有的行業看上去那么引人注目,但應該注意到,中國目前水泥的價格是全世界最低的,而且與最低的國家的水泥價格相比,也只有他們水泥價格的1/2。這可能是很多人并不了解的情況,不明白為什么全球的水泥巨頭對中國水泥業這么有興趣。目前國內水泥最低的出廠價格差不多25美元/噸,高的也只有30-40美元/噸,有的甚至低于20美元/噸,但是除中國之外,全世界的水泥平均價格,應該在70-80美元/噸,東南亞一帶略低些,泰國的水泥價格也是差不多60美元/噸,菲律賓大概也是這個價格,最窮的印度尼西亞也賣了50美元/噸,至于日韓都超過60美元/噸。如此巨大的價格差距,說明中國水泥工業的潛力非常大,外國投資者自然有信心了。
區域整合加速
記者:從前三年中國水泥行業高速發展到今年的效益下滑,如此大起大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水泥行業是不是從一輪發展期到了衰退期?
李葉青:目前中國水泥行業處于低谷并不意味著水泥行業進入衰退期,而是一次行業整合的重要契機。水泥行業是固定資產投資的晴雨表。前三年水泥行業的高速發展是伴隨著中國經濟強勁增長和固定資產投資迅猛增加而實現的,由于國家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熱,加上近年來水泥產能加快擴張超過市場需求,僅去年新建成投產的新型干法生產線就有143條。同時,煤、電、油、運等方面供應趨緊,生產成本上升,大幅擠壓利潤空間,這是中國水泥行業一個正常的調整過程。
正是由于目前水泥行業面臨著市場、能源、資金和運輸等各方面制約因素的擠壓,也為中國水泥企業提供了一次開拓市場、提升技術和管理創新的動力,有利于水泥行業進行結構調整進而提升行業的競爭力。
記者:怎樣才能讓中國水泥行業走出低谷?
李葉青:中國水泥行業要走出低谷必須經歷一場大規模的整合。未來十年,中國水泥行業都會處在行業整合期。
整合是現實的需要。一是提升行業集中度做大做強的需要。低集中度的水泥市場結構無法帶來良好的市場績效并缺乏抗風險的能力。中國水泥行業的集中度遠低于國際水平。全世界除中國以外不到1500家水泥廠,而中國過去有8000多家,目前注冊的還有5000多家,其中1200多家大中型企業的產量約6億噸,只占全國水泥總產量的65%,前十家水泥企業的產量只占全國水泥產量的17%,而目前世界前6大水泥企業已控制除中國以外的世界水泥市場42%份額。
二是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的需要。中國水泥工業未來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的任務還很重,還有大概50%到60%的生產能力,至少有5億噸生產能力是要淘汰的。但是這部分的力量又很強,不愿意被淘汰,也意味著整合的過程相對來說也是一個比較痛苦的過程。但是從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的角度來講,中國水泥工業必須走過這個陣痛。當然,正是中國水泥市場還有一半的落后生產能力將被淘汰,也從宏觀上為未來發展預留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尤其是國外投資者,早已盯住了其中所蘊藏的巨大利益。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中國的水泥工業對于國際投資者來講呢,是一塊潛在的、有收獲的市場。不過,若以現在為起點,對外國投資者來說都是不具有短期效應的,還需要走很長一段路。
記者:水泥行業新一輪大整合有什么特點?國外水泥巨頭將扮演什么角色?
李葉青:我認為,新一輪水泥行業大整合是一場以區域整合為先導的國際水泥巨頭深度參與的跨國競爭。中國的水泥行業區域色彩很濃,因此行業整合首先會更多地在一個區域內展開。拉法基在西南地區的一系列收購,就是為了凸顯其在西南地區的重要地位,holcim以華新水泥為戰略支點,力圖在華中腹地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另外,由于中國產業資本的發展與金融資本的發展不相配套,目前國內的行業巨頭遇到了資本瓶頸,沒有外來大資本的參與無法完成行業有效整合。
還有一個重要背景就是,包括拉法基、墨西哥水泥集團和holcim在內的世界主要水泥巨頭早已進入中國。拉法基進入中國十年了,holcim在1999年就已成為華新水泥的第二大股東,這些水泥巨頭不僅對中國水泥市場覬覦已久,而且在多年的經營合作中已對中國水泥市場有了充分的了解。這些準備將會有效地克服購并重組中的“水土不服癥”,從而推動新一輪行業整合更加有秩序有效率地進行。
記者:新一輪行業大整合將為中國水泥行業的發展帶來哪些積極影響?
李葉青:中國現有大大小小5000多家水泥企業,經過整合,如果最后只剩下500家了,對中國水泥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將會產生十分積極的影響。還是與家電比較,我覺得水泥行業走過的路會與家電業有相似之處。在15年前的時候,買家電,什么牌子都有,大浪淘沙,當時很多品牌被淘汰了,但是幾個大的、強的,卻越做越大、越做越強,逐漸成為市場的領導者。未來的水泥工業也會走相同的道路,并不可避免地要經過一輪殘酷的“洗牌”。
一旦行業整合完成,優勢企業的利潤空間會增大,水泥產業整體質量會大大提升,更為重要的是,環保、能源消耗方面會有更高的標準,企業的社會責任會更強。
李葉青簡介
中國建材工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水泥協會副理事長
中國硅酸鹽協會理事
國家建材局硅酸鹽工程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南京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技術顧問武漢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1984年7月畢業于武漢建材學院(現武漢理工大學)無機材料工程專業并留校任教,1987年11月調入華新水泥廠,1993年4月畢業于武漢工業大學工業管理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2000年6月獲華中理工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2001年被授予水泥工藝專業正高職高級工程師。自1987年以來,長期主持企業技術工作。歷任華新水泥廠擴改辦副主任、擴建指揮部工藝技術處處長、主管技術副廠長(副總經理)、華新技術中心(省級技術中心)主任,“湖北省博士后華新產業基地”負責人?,F為華新水泥總裁。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jiangxun)
熱門品牌價格
地區頻道價格
煤炭價格高企及需求端表現不佳雙重壓力下,水泥行業利潤普遍承壓。
2021年,中國建材集團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43%,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0%,連續11年入圍世界500強,排名第177位。
據不完全統計,4月1日-4月8日,安徽省、黑龍江省、河南省、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等地合計開工4385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額合計20844億元。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都把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領域。
推薦文章